当前位置:老域名购买-玉米号科技智能手机APP:你全部隐私的“问讯笔录”
智能手机APP:你全部隐私的“问讯笔录”
2022-10-28

笔者在上班路上,打开手机正准备刷刷财经快讯时,忽然收到好友几条消息,“你快测测哈哈哈哈”“真是emmmm...”,无奈一笑,打开对话开始识别小程序的二维码,开始习以为常的自娱自乐之心理测试。

跳转的页面显示:“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请用户输入真实姓名、性别以及生日日期,必要时可以使用人脸识别,本程序将不会对用户提供的信息作为他用”,笔者对着这一句犹豫再三,心里抱着对占卜玄学的小敬畏,还是老老实实的输入了个人信息,等待结果。

后来,与好友几番调侃,关于测试的结果准与不准早已被我们抛到脑外,但冥冥之中唯独忽视了区区的一个测试小程序就能轻松获取大量用户真实个人信息这一暗含的关键事实。

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小插曲,却也是自己亲手埋下的大隐患。

随着数字化社会的不断行进,人们对着小程序、app所要求的输入个人信息这一现状十分“心大”,抱着侥幸心理,在现代生活中通过大大咧咧的“分享”个人数据,享受了极致的便利后,却猛然回头发现关于个人隐私泄露的隐患一直都存在于日常中,它们暗藏踪迹,其实从未消失。

曾几何时,“国门未出”的你频繁接到越洋电话,手机短信里时不时跳出你从未关注过的板块的资讯,又或者推销电话里女声一开口便是伪善的熟稔,对你的基本消息全数掌握....

现在隐私泄露已经到了如此丧心病狂的地步了吗?为什么我们任由其自由发展却不痛不痒?人们对隐私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原来,深渊真的也在一直凝望着你,伺机而动,最后扑向你,咬的你鲜血淋漓,把你吞噬的骨头都不剩。

1

隐私的花瓶效应

11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app测评的结果可谓是令人大跌眼镜,重点通报了有关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情况,在被测试的100款APP里金融理财类APP得分最低;有91款应用涉嫌“越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其中,不乏有很多人民自以为很安全的良心app。

这样的结果虽然触目惊心,却也在意料之中。

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兴起,各行各业为与新时代接轨,为满足市场需要,兴用先端技术竭尽所能收集用户数据,但也带来诸多问题,app对用户手机权限的随心所欲的调控,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无所顾忌的使用,一直是该行业的久治不愈的痛点。

自此,隐私变得值钱又廉价,是我们妄想在万千世界保有的绿洲,也因时代的变迁成为所有人的被动软肋,不经意的点击确认,一不小心就变为不良商家的牟利工具和娱乐大众的饭后谈资,最终还是使得自己备受“二次伤害”。

什么姓名性别,什么兴趣爱好,什么常去场所,什么身份证护照号,从头到脚的你的全部都会人尽皆知,公开透明,“扬名”天下!

App的使用反而彻底暴露了你的全部!成为你的破绽!成为你的痛脚!

难道真的应了百度CEO李彦宏的“出口狂言”,中国人对隐私问题不再敏感,态度更加开放,我们心甘情愿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

他其实说的一点都没错!李彦宏的话也只是说出了人们不敢自揭伤疤的大实话,因为这是在当今社会下的无奈妥协。

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打心眼里想要守护这一块净土的,奈何受制于新时代的大势所趋,受控于内心的安逸求方便心理,比起口舌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人格永远占了上风,以至于每每提到“隐私”二字,人们都对此夸夸其谈,摆出一副竭尽全力保护它的样子,但在无数的移动应用里轻易交付信任。

改编一句很喜欢的话,隐私于人,就像终日摆在高台上的漂亮花瓶一般,对它们而言,最危险的往往不是在屋子里乱跑的宠物,而是它自己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易碎。

2

现代的隐私之死

回顾历史的长河,仅有近150年历史的隐私一直登不上人们心中金字塔的尖端,长期处于次要地位。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生存的需要远胜于对隐私的渴望。

时至今日,当智能手机携带的便利价值与对隐私保护的向往性发生冲突之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前者。而执意保护隐私的人在现在的生活中可能难有生存之地。

人类有时是健忘又矛盾的物种,甚至不见棺材不掉泪,只有在冲撞得头破血流之时才因痛彻心扉而反省自我,以求提升。前段时间华住酒店被曝5亿条个人信息泄露的新闻至今想起来都耸人听闻,心里虽然有些小疙瘩,但类似的关于隐私的话题在当代早已司空见惯,如同热点新闻般,过了拿出来与人谈资的时效,人们在唏嘘之余,只会找理由强压内心暗自升起的不安感,暗自希望“只要别轮到我”,有心无力却从无心下手,继续过着所谓的平和生活,粉饰太平,不了了之。

在没有真正触及到“个人”利益之时,隐私问题可以被美化为云端之上的稀罕物件,遥不可及,反之,人人自危,气急败坏,埋怨声四起。

但如今个人信息的泄露早已成为社会常态,信息泄露的数量以千亿计数。

9月28日,Facebook自曝公司内部发现了一个可能影响5000万用户的安全漏洞,随后公告称1400万人的姓名、联系信息、性别、关系状况和其他敏感信息都遭泄露,当天Facebook市值下降近160亿美元。

11月28日,荷兰、挪威、瑞典和斯洛文尼亚4个欧洲国家的消费者保护组织投诉谷歌,指责该公司追踪用户地理位置的方式违反欧洲最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再看看中国,在2016-2017年期间,目前根据公安部门掌握的数据,有1475亿条个人信息被泄露。

打开社会版新闻页面,因为个人隐私无故泄露,被贩卖加以滥用,进行非法犯罪行为从而使得大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的事件屡有发生。据说,这条吃着“人血馒头”的暗黑产业链已有超过160万人“从业”,每年的产值超过千亿元。

就这节骨眼上,中消协发布的app测评无疑再一次将隐私问题推上风口浪尖,强行进入人们的视野,如今看来,这些“点名”的企业并没有痛改前非,好好做app,反而更加肆无忌惮,打着隐私法规和监管不够健全的擦边球,依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明目张胆的成了“正当的窥视者”。

本站唯一域名 wydclub.com。认准无忧岛网!认准wyd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