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域名购买-玉米号健康女孩为什么宁愿死也不离开地下室
女孩为什么宁愿死也不离开地下室
2022-05-23

一个只有十岁的小学生小敏,最终被人发现竟然死在地下室里!蹊跷的是地下室的门并没有锁死,她随时可以出来。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女孩选择了宁愿死在地下室也不出来?她的心中到底藏着怎么样的恐惧不敢迈出地下室的大门呢?

小敏才五岁时,已经是个十足的小大人了。只要妈妈一生气,她就抱着枕头自动走到自己家的地下室,无论是白天或黑夜,哪怕还饿着肚子,妈妈不消气叫她出来,她是绝对不会自己出来的。

小敏是个很乖巧的孩子,眼睛大大的,手脚总是冰凉,发烧对她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但她知道,没人理会自己。

小敏到底犯了什么错误,惹得妈妈这么生气,非要罚她到地下室反省不可,邻居们不得而知,同样,邻居们也听不到小敏的哭声,她的家总是很安静,抱着枕头到地下室的事,还是一位到她家串门的邻居看到后说的,看着这个又瘦又弱的小姑娘,邻居们既心疼,又无奈。

好心的邻居私下里议论小敏神秘的家庭关系,出于关心和好奇,他们商量好利用串门的方式去看个究竟。于是,他们频繁地以各种借口来到小敏家,有的人看不到小敏,就去问妈妈:“孩子呢?”妈妈把头一歪,叹口气,“别提她,就知道惹我生气……”看到小敏的,就问:“怎么老是惹妈妈不高兴呢?家里就你和妈妈,该让她省心才是……”小敏总是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妈妈,不说一句话。

小敏到了上学的年龄。入学不久,她便表现出异常的特质,坐在教室里,她总是习惯于头朝着墙角,全身绻缩起来,手夹在两腿中间;看黑板时,总是目不转睛,老师看得很清楚,她根本没有听讲;下课时,她总是一个人躲在厕所里,直到上课铃响了才出来……

这些,都被班主任老师看在眼里,她不明白小敏究竟是怎么了,观察之际,小敏终于出事了——有一次,老师要求家长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签字,那天放学,小敏有意拖延回家的时间,等到同学都走光了,老师准备锁门,小敏还是坐在那里看着作业本发呆。老师走过去,摸着小敏的头,“小敏,怎么不回家呀,妈妈还等着你呢!”继而拿起小敏的作业本,“没关系,做错的题,下回注意点就行了,老师让家长签字,也是为了能让家长了解你们在学校的表现,别怕,没关系的,妈妈一定不会为难你。”

小敏看着老师慈爱的目光,泪水在眼睛里打转,她随着老师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知道小敏的家离学校很近,所以老师并没有送她,只是说了一句“路上小心!”就分手了,可是当天晚上,小敏没有回家,电话打到了学校传达室……

老师、妈妈和民警一整夜都在找小敏,但没有找到。次日上课,小敏也没有来,当全班、全校上下得知小敏失踪的消息后,大家都自发地组织起来各处寻找小敏。

民警问起小敏平时都爱去哪玩,由于她没有朋友,所以没有线索;但有些邻居家长谈起了小敏的家庭关系,这倒给民警提供了线索。一周后,有人在小敏家附近的一个废旧的地下室内找到了浑身冰凉的小敏!

经鉴定,小敏是由于重度感冒引发急性肺炎加上几天没进饮食而死!

看着被抱出的小敏,许多人哭了,妈妈奔过去,没有眼泪,只是抱过孩子,直呆呆地走出人群……

不久,学校的老师、派出所的民警和居委会的干部都陆续敲开了小敏家的房门,大家都想搞清楚小敏出走的原因。老师先向大家反映了小敏在学校的一些反常表现,邻居们也七嘴八舌地议论他们平时听到的和看到的,民警一一做着笔录……终于,小敏的妈妈实在听不下去了,“出去,你们都给我出去!”她歇斯底里里从椅子上站起来,手死死抓住头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居委会干部问道,“我还以为大家反映的是谣传,原来是真的,现在还有虐待儿童的家长,还发生在我们小区?!”干部愤怒地看着小敏的妈妈,“今天当着老师和民警同志的面,你要把问题讲清楚!”

小敏的舅舅后来向大家讲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小敏刚生下来不久,她的爸爸就有了外遇,而且跟那个女人结了婚,那时,小敏的妈妈精神就有些失常,她常抱怨那个男人,小敏一问起爸爸,她就说:“真不该生下你这个倒霉鬼,真希望你们都在我眼前消失……”,进而把全部积怨发泄在孩子身上,于是,小敏真的常常在妈妈眼前消失,但她不能离开妈妈,惟一能做的,就是去地下室,这样既能在家里,又能从妈妈的眼前消失。

“明白了!”班主任老师在一旁点了点头,“难怪我让学生回家找家长签字,小敏怕到这个程度。”

“她当然害怕了,平时妈妈无缘无故地发作,她还得去地下室,这次是她的成绩不好,妈妈有了借口,还指不定怎么惩罚她呢。”居委会干部说道。

学校领导意识到家庭暴力的严重性后,特地请来青少年心理专家,利用家长会的机会与老师、家长展开座谈。

心理专家指出:在家庭关系中,如果夫妻在两性关系上受挫,直接的受害者便是孩子。这就好比政府发动战争,老百姓最倒霉一样,老百姓惟一能做的,就是流离失所,但他们逃不出兵荒马乱的世道,同样,孩子惟一能做的,也是逃避,但逃不出父母焦虑和发作的家境。此时孩子只有一个念头,不要被抛弃。孩子为此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哪怕牺牲自己。她对家庭的责任要远远超过父母,因为家庭对她意味着生命,除了依靠父母,她没有任何能力让自己活下来。为此,她可以想尽办法取悦于监护人,在这种关系中,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同时形成自己的人生格局,也就是酝酿自己的性格。

在这个极端的案例中,当初的受害者是小敏的母亲,小敏是无辜者,但这位母亲无处排遣自己的积怨,自然地向最亲近,且逃不掉的弱小者发作,以释缓被老公抛弃的悲愤情绪,小敏即成为了最大的受害(终结)者,因为她再无法向下传递。做为家庭最忠实的成员,小敏无条件地承接着母亲的所有垃圾,只为了能存在于这个家庭,她宁可将自己变成一个囚犯,一个不见阳光的人,一个习惯自虐的人。这种人格一旦形成,她便不适应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没有勇气面对社会,正没有勇气成立家庭,道理很简单——惩罚和自贬等于母女(亲近)关系。那么将来一旦真正面临亲近关系,无论是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或是两性之间、家庭之间,她便以这种惩罚和自贬相对应。因为这个信息来自她的原生家庭,是她性格形成时95%的内存来源,她怎么可能逃脱或改变呢?

每个人对父母的忠诚,可见诸于他今后的所有生命活动,点点滴滴,均携带着父母关系中的烙印,这,就是人格,也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

因此,如果让一个人健康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关系的改良,真正形成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孩子才有可能快乐成长。

(责任编辑:zxwq)